中国健康报网 发布时间:2019-07-05 15:36
左图: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老年太极拳爱好者在古城墙上打太极。
陈晓东摄(新华社发)
中图:市民在安徽省庐江县潜川路体育公园里进行锻炼。
左学长摄(人民视觉)
右图:参赛选手在2019重庆国际马拉松赛中。
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
天气渐暖,又到了运动健身的好时节。连日来,各地的全民健身活动如火如荼。
身边场地越来越多,相关赛事更加丰富,健康意识扎根生活……根据国务院印发的《全民健身计划(2016-2020年)》,到2020年,我国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,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.35亿。在全民健身的号召下,国人距离这一目标正越来越近。
马拉松赛事迎来质变
江苏南通、山东菏泽、河北巨鹿、安徽宿州……清明小长假期间,马拉松赛事在多地上演。周末跑马,成为中国人运动热潮的最好写照。
马拉松在中国有多火?一年前的2018年4月15日,有40场马拉松在全国各地同时举行,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纪录。日前,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《2018中国马拉松年度主报告》显示,中国马拉松赛事规模持续增加,产业带动效应初现,影响力进一步放大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18年底,中国境内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规模赛事(800人以上路跑赛事、300以上越野赛事)共计1581场,平均每天就有4.3场。相比2017年的1102场增加479场,增长43.46%。累计参赛人次583万,较2017年498万的总参赛规模增长85万,增幅为17.07%。
全国31个省区市、285个地级市举办了不同形式的马拉松比赛,占地级市总数的85%。2018年中国马拉松年度总消费额达178亿元,全年赛事带动的总消费额达288亿元,年度产业总产出达746亿元,相比2017年增长了7%。马拉松运动对推动、提升和促进各省区市县的全民健身、城市旅游消费、经济增长、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
经历了量的积累,马拉松赛事也在寻求质变。去年底,多场马拉松赛事出现志愿者干扰比赛,参赛选手抄近道、替跑等现象。与此同时,赛事同质化现象明显、竞技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也随之凸显。
今年,中国田协通过加强赛事管理、严惩赛事违规行为、完善注册管理办法、追究组委会渎职责任、加强非中国田协共办赛事监管等措施,保障中国马拉松运动的有序开展。而随着马拉松赛事办赛和参赛经验的积累,赛事服务水平以及马拉松文化的培育也正在进入新阶段。
场地设施开门迎客
有热情、没场地——场地设施不足长期以来是全民健身发展的一大阻碍。相较于不少发达国家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15平方米,目前我国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有1.66平方米,可供居民运动健身的场地严重不足。
有鉴于此,近年来,我国多措并举解决“健身去哪儿”的问题,推进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,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。例如,北京市去年创建了60个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和体育特色乡镇,新建了773片专项活动场地,加快形成以“15分钟健身圈”为基础的全民健身设施格局,以满足群众日益增加的健身需求。
去年底开始实施的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》明确提出,新建各级生活圈居住区应配套规划建设公共绿地,并应集中设置具有一定规模,且能开展休闲、体育活动的居住区公园,并提出了15分钟、10分钟、5分钟生活圈配置体育设施的方案、占地建议以及建设全民健身中心、多功能运动场等便民体育设施的种类考量。
在加强建设的同时,如何更好地盘活现有场馆资源,也是解决场地问题的重要方式。
2018年,受益于中央财政补助,全国各地共有1277家大型体育场馆免费、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并接受群众监督。青岛、长沙、天津等地的学校体育场地也有条件地开门“迎客”,为周边居民运动健身提供便利。
尽管趋势向好,但敞开大门的场馆仍要面对诸多问题。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就有多名代表和委员建言,通过引入保险机制等方式,为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保驾护航。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动委员会主席杨扬说,可以通过学校、体育部门、社区居委会建立公民健康系统,利用大数据等管理办法,继续推动学校为全民健身开放场地。
运动处方受到青睐
看看下面这位会员,你就会知道在为什么一定要来我爱运动健身这件事上,语言是多么的苍白无力。 以下为郑州我爱运动会员如意口述: 初来健身房我特别没有自信,每天繁忙的工作
中国网1月18日讯 为推动实现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“三亿人上冰雪”目标,全面开展全民健身运动,依托鸣翠湖独具特色的冰雪彩灯资源,大力发展特色冰雪运动,进一步推进全域旅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