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疾病新闻网 发布时间:2019-03-08 11:15
为村民测量血压
王永高,1995年跟随安顺市一民间医师学习医疗技术,开启医师生涯。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,到自强乡山口村担任民间医师,2004年1月,因工作变动,调整到该乡寨脚村继续行医。
为了提升医术,2010年至2013年,他到毕节卫校学习进修,他说:“学到一技之长后,要学以致用,回到家乡帮助乡亲父老。”
毕业后,他履行诺言,成为在家乡农村医疗卫生战线上工作的一名民间医生,几十年如一日,走村串户,及时“铲除”患者病痛,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。
扎根基层,无私奉献
自强乡寨脚村地势较偏,距乡卫生院约13公里,全村户籍人口约1280人,分散居住在山岭之间,交通十分不便,村民一旦患病,就会出现“看病难、看病远、看病贵”的情况。
年轻时的王永高原本打算外出打工,看看外面的世界。但想到家乡的医疗现状,他经过一番思考和抉择,决定留下来。
为了村民们看病方便,他凭着曾经给医师学到的秘方和平时积累的一些临床经验,成为一名走村串户,悬壶济世的民间医师。
在王永高心里,始终有一本台账,谁家的人有什么病,谁家的媳妇什么时候到预产期,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何种疫苗……他都清楚。
多年来,他走遍寨脚村的每一个角落、每条巷道。只要村民需要,无论远近,无论刮风下雨,他都有求必应,及时出诊,满腔热情地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。他把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生他养他的这片热土,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信赖。
爱岗敬业,精益求精
多年来,王永高在业务上精益求精,不仅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,利用业余时间认真自学各类医学书籍,还坚持向乡卫生院资深医师、大医院专家虚心请教。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,他的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得很快,对于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处理得心应手,一般的疾病村民不用出村,在他那里就能得到解决。
王永高常说:“做人要讲人品,行医要重医德。”因此,从医24年来,他从不做违规违纪之事,新农合制度实施以来,他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标准,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药,并将药品价格、收费标准公示上墙,不开大处方,不乱收费。
同时,在他的村卫生室里,实施了减、缓、免的收费规定。对经济困难的贫困户减免医药费10%至20%;没带够钱的患者可先取药治病,下次来诊时再还欠款;对于确实拿不出钱的特困群众,他提供免费治疗。
在担任乡村医师的20余年里,王永高总是随叫随到,有时整晚出诊,一夜都睡不上觉,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,就被病人叫去,就是大年初一,也没清闲过,但他却无怨无悔。
做好宣传,助推脱贫
以前,由于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落后,预防意识淡薄,导致计划免疫工作在农村开展难度较大。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,王永高迎难而上,逐门逐户核实,做好登记和宣传教育,改变家长们的观念,使他们主动带孩子参加计划免疫接种,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理解、信任和支持。
同时,王永高把基本诊疗工作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、家庭签约服务工作及健康扶贫工作整合起来,经常在辖区内开展巡诊工作,及时送发上级下达的各种宣传资料,每年为辖区内群众进行不少于6次的健康教育讲座,张贴不少于6期健康教育宣传专栏,使防病抗病知识普及到全村千家万户,把各种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,使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。
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以来,他为寨脚村村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200多份,占该村户籍人口的93%以上;为全村约70余名65岁以上老人进行每年1次健康体检和中医药保健服务;常为全村60余名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人体检;及时通知辖区内孕妇去医院体检,向她们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,为每名产妇做好4次面对面的产后访视工作;每月为结核病患者进行不少于3次面对面随访,主动与患者达成服药协议,发现副反应及时报告。
这些举措,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该村群众的防病治病意识,减少了“因病致贫、因病返贫”的发生,为脱贫攻坚贡献了一份力量。